编 著:本书编委会
出版社:蝠池书院
装帧开本:精装 1/16
出版日期:2024年11月
定 价:24000.00元 /全20册
继《近现代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历史文献影印集刊》一书出版后,该书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为进一步提升中华民族研究学科资料体系建设,本公司组织部分专家学者编辑整理了《近现代中华民族共同体意研究历史文献影印集刊(续编)》一书,以飨读者,力求以更加丰富的内容和更加广阔的视角全面展示近代学界对于中华民族相关概念和内涵的认识和理解。
2023年10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行第九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指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作用和意义。习近平指出,自古以来,我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璀璨夺目的中华文明,铸就了伟大的中华民族。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民族问题、民族工作,正确处理民族关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要构建科学完备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要立足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遵循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科学揭示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的道理、学理、哲理。要优化学科设置,加强学科建设,把准研究方向,深化中华民族共同体重大基础性问题研究,加快形成中国自主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史料体系、话语体系、理论体系。注重激发广大专家学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加强青年专家学者的培养,为他们把好方向、搭建平台、创造机会,鼓励他们潜心钻研、厚积薄发,推出立足中国历史、解读中国实践、回答中国问题的原创性理论成果。这一重要论述对于指导有关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指明了方向,对于构建中华民族学科体系研究奠定了基础。
1902年,梁启超先后发表了《论民族之竞争大势》系列文章,明确提出:“今日欲救中国,无他术焉,亦先建设一民族主义之国家而已。”在民族危机大大加深的年代,倡导民族主义,以此唤起民众的民族意识,为中华儿女救亡图存运动增强动力。1905年,梁启超写下了《历史上中国民族之观察》一文,从历史演变的角度重点分析了中国民族的多元性和混合性,并断然下结论说:“中华民族自始本非一族,实由多民族混合而成。”由此,梁启超真正完成了“中华民族”一词从形式到内容的革命性创造。这就意味着中华民族指中国境内的所有民族,包括汉满蒙回藏等为一家,是多元混合的。1907年,著名立宪派代表人物杨度在他的文章《金铁主义说》一文中多次使用“中华民族”一词,并且比较清楚地表达了对于“中华”作为民族名称的由来和特点,以及他对于民族识别和认同的理解。自此以后,有关中华民族的研究开始成为学术界的热点,对于当时加强民族团结、全民抵御外敌入侵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即将面世《近现代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历史文献影印集刊(续编)》对于一编进行了比较全面系统的内容补充,力求两者成为一个比较完整的学术资料体系,以图书为例,新增加了二十九种图书,从民族历史、民族发展、民族问题等角度探讨了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脉络,其中不乏名人大作,如老一辈革命家吴玉章所著《中国最近五十年民族与民主革命运动简史》、著名民族学家岑家梧所著《西南民族文化论丛》、民族学家杨成志所著《云南民族调查报告》等。论文部分则在一编的基础上,在体量上有了比较大幅度的增加,达到近五百篇论文,内容主要包括中华民族的形成、发展,民族特性、民族危机、民族复兴、海外中华民族、体质人类学等多方面,比较系统全面展示了近代学术界对于中华民族研究的脉络。
当下在学术界特别是民族学和人类学研究领域对于中华民族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研究成为热点和焦点问题,对于很多具体问题的研究还需要不断细化和深入,它面对的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全过程,既包括上古、古代、近现代、当代的中华民族,又前瞻着未来的中华民族。回顾往昔,温故而知新,对于历史文献的挖掘和整理对于我们今天全面认识中华民族这一概念以及如何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深地扎根于中华民族的每一名成员心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于学术研究也同样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书编委会在多位专家学者的指导下,再次收集整理了二十世纪上半叶老一代学者学人研究探讨中华民族的专题文献将近五百余篇,汇集成册,以飨读者。这对于加快形成中国自主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史料体系、话语体系、理论体系具有重要的基础作用,为以中华民族大团结促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重要智力支撑。
第一册:1-420
《中国民族志》《中国民族之过去及未来》《读历史上中国民族之观察糸论》《研究民族与政治关系之资料》
《历史上汉民族之特性》《中国民族同化之研究》《中华民族特性论》《中华民族体质之研究》《海外中华民族之前途》
《中华民族起源考》《中华民族的富贵主义》《弔国族魂》《中华民族的研究:依据近代学者的成绩》《中国民族志》
第二册:1-426
《中华民族怎样自决》《自然淘汰与中华民族性(未完)》《自然淘汰与中华民族性(二续)》
《自然淘汰与中华民族性(三续)》《二十年来中华民族之自觉(未完)》《中国民族固有道德之研究》
《中国民族问题之发生及其归宿》《中华民族建设的基础》《自然淘汰与中华民族性(四续完)》《中华民族起源之新神话》《国族主义与经济组织》《中国民族的智力》《中国之民族及民族问题》《中国之民族问题》《中国民族思想发达史》
《现代民族问题》《中华民族发现新大陆的实证》《民族问题》《中国民族由来论》《人文选择与中华民族》
第三册:1-420
《中国民族由来论(续第二卷第二期)》《中国民族史序论》《中国民族同化的心理研究》《中国民族与民族问题》
《中华民族来源之一说》《云南民族调查报告》《百年来中华民族之海外发展》《百年来中华民族之海外发展(续完)》
《不可思议的中华民族》《从民族精神的堕落说到中华民族的危机》《日本人心目中的中华民族》
《开发边疆是中华民族光明的出路》《中华民族问题》《也来谈谈中华民族复兴》《中国民族之历史的发展》
《中华民族的衰落与复兴(一)中华民族衰落的原因》《中华民族的优越性及其缺点》《中华民族与中庸之道》
《中华民族的希望》《中华民族问题的各面观(续)》《中华民族之智力》《东北问题与中华民族之前途》
《东三省与中华民族前途》《复兴中华民族之路》《由中国历史说到中华民族复兴》《中国民族的现状和社会的趋势》
《人种学观点下之中华民族》《救中华民族之先决问题》《未成年的中华民族》《现代中华民族的劣根心》
《要怎样把中华民族振兴起来》《欲知中华民族之真精神当向祖先之骨髓里去寻》《中国民族性》
《中国民族移殖的趋势和他的得失》《中国民族之前途》《中国民族起源之问题》
第四册:1-420
《中华民族的生死关头》《中国民族由来之又一说》《中华民族之立国能力》《中华民族复兴与吾人心理的建设》
《中国民族自救运动之最后觉悟》
第五册:1-420
《中华民族之危机及其挽救方法》《中华民族被外族侵略史的分析》《中华民族的出路》
《中华民族复兴问题之史的观察(续)》《中华民族复兴问题之史的观察(二续)》
《中华民族复兴问题之史的观察(三续)》《中华民族复兴问题之史的观察(四续完)》《中华民族往那里去?》
《中华民族之复兴与世界之关系》《复兴农村与中华民族之前途》《复兴中国民族之新动向》《复兴中华民族之途径》
《云南民族之历史及其生活状况》《中国民族意识和今后的民族出路问题》《中国民族与西北》《中国民族之特点》
《中国民族之向外发展》《中国民族自决运动之展望》《中华民族的最后试验》《从地理上观察中国民族的移动》
《中华民族之将来》《开发西北与青海之蒙藏民族问题》《救亡教育与中华民族性》《新疆之民族问题及国际关系》
《民族复兴的地理观与历史观》《民族文化论》《教育与中华民族性之改造》《如何复兴中华民族精神》
《中华民族应有的自觉》《天道观念支配下之中国民族思想》《西北回汉民族关系之探讨及其改善办法》
《中国的少数民族问题》《中国民族前途之史的考察》《中华民族的出路》《中华民族的开化留痕(一)》
《中华民族的潜势力与今后之出路》《中华民族的特性(未完)》《中华民族的现代性》《中华民族复兴的展望》
《中华民族怎样可以自求解放?》《中华民族之危机及我们今后之任务(未完)》
《中华民族之危机及我们今后之任务(续完)》《中华民族现在需要何种教育》《中华民族向何处去找出路》
《中华民族性的历史观》《中华民族之路》《“复兴中华民族之道路”问题》
第六册:1-406
《班禅回藏与中华民族》《从历史上观察中华民族之食衣住行》《从民族意识上说到中华民族之涣散与出路》
《从国际现势谈到中华民族的出路》《短期间内中华民族复兴之可能性》《复兴中华民族的实际方法》
《复兴中华民族精神方案的商榷(未完)》《复兴农村与中华民族之前途》《复兴中华民族文化》《健全中华民族意识》
《国民基础教育在中华民族复兴运动中的地位》《中华民族特性论(未完)》《中华民族特性论(续七期)》
《民族斗争圈内中华民族复兴的动向》《民族文化与民族生存》《如何复兴中华民族精神》《如何复兴中华民族》
《如何复兴中华民族》《我国民族性之历史上的演化》《现阶段之中华民族复兴论》《新生活运动与复兴中华民族》
《学术通讯:关于中华民族来源问题》《由道德知能体力三面检讨中华民族之过去現在与将来》
《由刘复三先生逝世说到中华民族之存亡》《怎样复兴中华民族》《怎样复兴中华民族》《中国边疆的民族问题》
《中国历史上民族考》《中国“民族国家”观念的又一测验》《中国民族精神之史的研究》《中国民族问题之研究(上)》
《中国民族问题之研究(中)》《中国民族问题之研究(下)》《中国民族之血统状况》《中国民族复兴的必然性》
《中国民族复兴的基础》《中国民族复兴与“海”之关系》《中国民族婚姻变象的探讨》《中国民族之源流及其分佈》
《中华民族的生命线》《沙南蛋民调查报告》
第七册:1-416
《中华民族的开化留痕(续)》《中华民族的危机及其前途》《中华民族复兴的教育路向和方式的研究》
《中华民族复兴之精神的基础》《中华民族来源之一说》《中华民族习性之三大病态》《中华民族性之分析》
《中华民族之出路》《中华民族之由来》《中华民族之由来·变迁及其出路》《中华民族只有一个出路》
《中华民族的危机及其出路》《中华民族究竟怎样呢?》《中华民族衰弱之原因》《中华民族心理的建設》《中国民族史》
第八册:1-412
《中华民族性之未来》《中华民族整个对外》《中山先生民族主义的精神及其解说》
《中华民族衰落之原因及其今后教育应有的动向》《复兴中华民族之途径》《民族独立运动概论》
《从复兴中华民族说到普及教育》《从各国民族性说到中华民族的向外发展》《从萨尔投票问题说到复兴中华民族》
《分析中华民族人种成分的方法与尝试》《复兴中华民族精神方案的商榷(续)》《复兴中华民族精神之方案的刍议》
《复兴中华民族之理论基础》《复兴中华民族与复兴蒙古民族》《广西建设与中华民族之改造》《理学对於中华民族之功罪》《恢复固有道德与中华民族地位的关系》《恢复中华民族的美德》《民族历史与文化建设》《民族问题之史的考察》
《民族学上的新疆民族问题(619)》《民族学上的新疆民族问题》《墨子教义与中华民族复兴之前途》
《农村建设与复兴中华民族》《统制经济与中华民族之复兴》《新生活运动与中华民族》《新江西之建设与中华民族的复兴》《新生活运动与复兴中华民族(1)》《应如何从历史教学上发扬中华民族之精神》《在中华民族复兴的前途》
《怎样复兴中华民族》《怎样改造中国民族性》《怎样才能复兴中华民族?》《今日中国民族性的研究》
《中国本位文化的建设与中华民族的复兴》《中国民族气质与文化》《中华民族劣根性之铲除与新信仰的树立》
第九册:1-408
《中国民族意识之检讨》《中国民族意识之检讨(续)》《中国民族应有的觉悟及复兴的必然性(未完)》
《中国民族应有的觉悟及复兴的必然性(续)》《中华民族的出路问题》《中华民族的伟大性》《中国民族之特性》
《中华民族的宇宙观与人生观对于文艺的影响》《中华民族论(1021)》《中华民族求生存之出路》《中华民族性的研究》《中华民族性弱点之改造论》《中华民族之地理分布》《中华民族之地理分布(续)》《中华民族之地理分布(续)2烟台沿岸》《中华民族之地理分布(续)中国地理区域位置略图》《中华民族之形成及其演进(未完)》
《中华民族之形成及其演进(续)(676)》《中华民族之形成及其演进(续)》《中华民族之形成及其演进(续)》
《中华民族之形成及其演进(续)》《中华民族之自力安在?》《中华民族之特性与固有道德》《中华民族是落后的吗》
《中华民族之来源与发展》《中华民族之伟大与土地之利用》《从历史上观看西北民族》《答潘光旦君“中国民族之改造”(1427)》《答潘光旦君“中国民族之改造”》《复兴中华民族与国民体格之锻炼》《建设中华民族文化之动向》
《教育与中华民族的复兴》《论中华民族的文化出路(1910)》《论中华民族》《研究民族问题的主要任务》
《民族问题概论》《民族性之起源与发展》《民族学与中国民族研究》《如何发展中华民族的力量(续)》
《如何改造中国民族性》《中华民族之量与质(1813)》《民族的构成和发展》《现代民族问题之两面》
《中华民族是整个的》《怎样表现出中华民族性》《元代中华民族海外发展考(未完)》《中国民族改造问题》
《中国民族文化之独立緜延性》《中华民族的危机》《中华民族的精神之分析》《中华民族斗争的新阶段》
《中华民族生活之史的观察》《中华民族为何不被外族灭亡》《中华民族文化过去与现在检讨(未完)》
《中华民族文化过去与现在检讨(续)》《中华民族的危机和救亡图存的途径》
第一○册:1-400
《中华民族文化之过去与今后之发展》《中华民族之长生术》《中华民族的出路》《中华民族海外拓殖之研究(未完)》
《中华民族海外拓殖之研究(续)》《中华民族救亡复兴之路》《中华民族生活之史的观察》《中华民族是整个的》
《中华民族文化之过去与今后之发展》《中华民族与和平》《晋永嘉丧乱后之民族迁徙》《中国民族之改造与自救》
第一一册:1-406
《云南民族之地理分布》《中国民族复兴问题》《边疆民族问题刍议》《从中国民族性观察民族复兴》《中华民族复兴的起点》《巩固西北国防与复兴中华民族》《国族的前途》《中国民族的演进》《河南省在中华民族及文化发达史上之地位》
《谁奠定了中华民族的基础》《扩大中国民族语运动》《民族问题的发生与发展》《民族问题鸟瞰》《民族问题略谈》
《元代中华民族发展考(续)》《中国的少数民族问题》《中国民族复兴芻议》《中国民族文化建设论》
《中国民族性与中国问题》《中华民族的弹性及其第五次北向运动》《中华民族的回教问题》《中华民族的生长》
《中华民族的团结》《中华民族前途之曙光》《中华民族应怎样自救》《中华民族道德建設芻议》《民族出路问题论丛》
《虾夷民族之过去与现在》《中华民族的团结》《发扬中华民族立国精神》《泛论民族国家之史的发展》
《认识中华民族的真面目》《谈谈中国民族性》《我们应养成中华民族超越一切的观念吗?》《应从速树立新国族政策》
《新疆民族问题》《在锤炼中的中华民族》《中国民族史上之种族分类问题及其方法》《中国民族问题及新民族政策》
《中华民族的意义》《中华民族复兴的信念》《中华民族新生活之意义》《中华民族性之优点与劣点》《中华民族的正气》
《中华民族之特质及复兴之途径(二)》《民族自决问题》
第一二册:1-478
《民族性与教育》(一)
第一三册:1-458
《民族性与教育》(二)
第一四册:1-412
《民族的反省与努力》《中华民族优点与劣点的检讨》《中华民族虽由不同的份子所组成》
《教育与民族性——中华民族特性的批判与改造》《教育与民族性——中华民族特性的批判与改造(续完)》
《坚强“中华民族是一个”的信念》《漫话西北(一)西北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可谈“中国民族”》《艰苦奋斗的中华民族》《民族问题浅说》《我对于民族问题的认识》《西北民族问题的解剖》《异族人侵之史的分析与中华民族前途》
《再论中华民族与回教》《由中国民族的混同说到旧族名的废弃》《中国民族之变性》《中国境内少数民族问题》
《中国民族历史上的文化斗争》《中国民族之形成与起源略说》《中华民族的教育哲学发端》《中华民族的三大障碍》
《中华民族的新生》《中华民族复兴的基础》《中华民族复兴与教育新趋势(上)》《中华民族论》
《中华民族问题》《中华民族与回教》《中华民族之复兴与西南》《中华民族的子孙》《中华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精神考》《中华民族史参考书目調查》《中华民族释义》《中华民族问题》《中华民族之特质及复兴之途径》《中华民族之威力》
《中华民族之形成》《近代我国民族学译著目录》《中华民族研究方法论》《从人种学上谈中华民族的体质》
《论中华民族与民族主义》《民族学与中华民族的认识》《什么是中华民族的固有精神?》《西南民族问题与边疆教育》
《中国民族问题的认识》《中国民族之文化》《中华民族的统一性》《中华民族复兴地的经济状况今昔观》《中华民族气节论》《中华民族之海外发展》《中华民族之起源及其发展》《中华民族之特性及其发展》
第一五册:1-406
《中华民族的优秀点》《中华民族发展的规律性》《中华民族及其文化之起源》《五族解放》《民族文选》
《从历史上观察我国民族性及其战略》《大中华民族建设论》《关于民族文化问题》《有关民族文化诸问题》
《中国民族的形成与民族意识的消长及其原因(未完)》《中国民族的形成与民族意识的消长及其原因(续)》
《中国民族来源详考》《中国民族思想的检讨》《中华民族之迁徙与拓张及异族势力之消长》《中华民族的评价》
《中华民族的特性》《中华民族之生存力》《中华民族之特性与中国之再建(一)》《中华民族之特性与中国之再建(续)》《中华民族自卫力的历史根据》《基督教与中华民族的关系》《民族问题与民族复兴》《民族种族国族》《中华民族改良问题》
《中国民族的由来》《中国民族之宗教信仰》《中华民族南洋拓殖交通问题之研究》《中华民族拓殖南洋之历史分析》
《中华民族一元论》《中华民族之生存力》《中华民族之特性》《从地质说到中华民族》《从史前人类说到中华民族》
《敌人论中华民族的将来》《国族融和性在人类学上之证明》《中华民族的构成》《中华民族的责任》
《胡石青先生遗著中华民族史纂例举要》《中国民族与单綴音语系民族的混和》《民族主义与民族问题》
《国族自立自存的直觉政治要求》《西域为东西民族文化交流之津梁》《中华民族之年龄》《再论中华民族之年龄》
《战后热带农业资源与中华民族》《中华民族特性论》
第一六册:1-378
《西南民族问题》——张潜华著(青年书店)
第一七册:1-492
《中华民族发展史纲》《中国近代民族复兴史》
第一八册:1-420
《中华民族之特性及其发展》《谈中国民族性》《中华民族成长与发达的地理基础》《中华民族的功课》
《中华民族固有道德思想之认识与阐扬》《民族素质之改造》《中华民族同源考略》《中国民族之特性》
《东北地理与民族生存之关系》
第一九册:1-440
《汉族与边疆民族关系考》《孔子精神与中华民族》《马来人与中华民族之同源关系》《中华民族论》
《战后中国民族政策与边疆建设》《中国民族的发展》《中华民族的前途》《中华民族和南洋民族》《中华民族的构成》
《中华民族的起源》《中华民族同源考》《中华民族兴衰的关键》《揭出中华民族与突厥族之密切关系》
《考黑番得姓来源:中华民族融合史实之一》《论民族问题》《西人眼光中的中国民族性》《新中国民族意识的孕育与长成》《新疆突厥民族问题论战辑》《中国民族性与东西洋民族的比较》《中华民族的经济空间与经济活力》
《中国民族之质量及其特征》《中华民族的义务精神》《中华民族之改造》《中华民族的新试煉》
《由历史上观察吾国之民族性》《中国民族与中国民族学》《中国民族性的批剖》《中华民族之团结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中华民族复兴与教育》《苗彝民族发展史》
第二〇册:1-458
《从心理学看中国悲剧中华民族心理的五种缺陷》《地理讲座:中华民族的派别与分布》《对新疆民族问题的基本认识》
《西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摇篮》《关于中华民族及内蒙问题的几个解答》《国族兴亡看北疆》《近代中国民族学选目绪言》
《论边疆文化国族化》《谈中华民族的由来》《我为什么要写“中华民族是一个”?》
《争取中华民族的独立——论新疆及东北事件》《中华民族的形成及其历史的特质》
《中华民族的隐忧》《民族与民族文化》《谈谈中华民族之复兴问题》《闲话偶提:中华民族,来自西方》
《历史、民族、边疆》《中国民族的发展(上)》《中国民族的发展(下)》《中华民族的新危机(转载经济周报六卷十一号)》《中华民族开拓西北之伟绩》《中华民族在亚洲被压迫民族解放运动中的使命》《中华民族与东北》《中华民族的靱性精神》《东北地方沿革及其民族》《中国最近五十年民族与民主革命运动简史》《西南民族文化论丛》